Baguette 長棍麵包,說到法國傳統食物長棍麵包肯定是其中一個 。關於長棍麵包的由來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正式的研究指出長棍麵包的歷史,或許這早已不可考證。不過長棍麵包的由來還是相傳著幾種故事。 (也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位在蒙馬特的巴黎第一麵包店 Le Grenier à Pain、Concours de la meilleure baguette de Paris 歷年得獎名單)
麵包,追求平等的象徵
一個很法式浪漫的故事是這麼說的。麵包一直都是法國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在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因為貧富的大幅差距以及貴族和平民間的階級鬥爭,在平民階級中小麥與麵包的短缺助長了人民對於富人與貴族的不滿,以致於後來推翻了君主制度。*1 真不愧是法國人,為了麵包都能上街抗議推翻政府。我們從雨果的悲慘世界當中也能發現,法國當時的中下階層普遍經濟狀況不是太好,主角Jean Valjean肚子實在餓得受不了了還得偷麵包果腹,最後還被抓進牢中做苦役。
在大革命之後,為了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法國在1793年明定了法律規範麵包應該如何製作,讓法國不再出現富人與窮人在食物上的巨大落差。
“Richness and poverty must both disappear from the government of equality. It will no longer make a bread of wheat for the rich and a bread of bran for the poor. All bakers will be held, under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to make only one type of bread: The Bread of Equality.” – 法國議會1793
這樣的規範被視為法國麵包真正更接近現代我們所吃的長棍,但這也不過只是對於原料的大略規範,並沒有真正指出法國長棍的做法,也沒有規範麵包應該以長條的形狀製作,而Baguette這個詞也還未出現。
拿破崙長征的口袋麵包
另一種說法就解釋了關於長棍麵包真正以長條形狀出現的由來。相傳拿破崙為了解決法軍遠征時攜帶糧食的需要,通過了一條法律規範麵包要以長條型的方式製作,這樣一來軍人就能方便地把麵包放在他們的口袋當中。而時至今日,Baguette就一直都是以這個外型呈現。*2
巴黎地鐵與長棍麵包
關於長棍麵包形狀的由來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可能跟巴黎的地鐵有關係。在巴黎地鐵建造的期間,來自不同地區的工人在地底下暗黑的隧道當中常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抽出隨身攜帶用來切麵包的小刀械鬥,這讓當時負責監工的管理單位還有巴黎地鐵的總工程師Montparnasse-Bienvenüe頭痛不已。為了防止這樣的暴力事件,Montparnasse-Bienvenüe請麵包店製作出一款長條形方便攜帶的麵包,長度、重量均有規範,讓建築工人能直接以手撕下來吃而不在需要隨身攜帶小刀。*3 這也演變成今日法國人在餐桌上不以刀切麵包的習慣。或許今日我們看到的長棍麵包,與巴黎地鐵的興建也有關係呢。
註1、2、3:美國作家Margo Lestz在她的書中Berets, Baguettes, and Beyond: Curious Histories of France寫道關於法國麵包的歷史與軼聞
法國Baguette與維也納麵包
還有一種故事傳說長棍麵包是 18世紀末至19世紀早期被奧利地商人 August Zang 從維也納傳進巴黎的。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名叫維也納麵包的長型麵包和法國長棍其實長得非常像,那就是因為 Baguette 其實就是源自於奧利地麵包而來。
早期奧匈帝國的麵包工匠發明了以厚石板的蒸氣烤爐技術去製作麵包,炙熱的蒸氣注入烤爐當中讓麵包的外皮在被加熱烘烤之前便開始膨脹,最後造就了麵包蓬鬆的輕盈口感 。這樣的麵包技術被傳入法國巴黎,由法國人發揚光大、做出最好吃的麵包。
凌晨四點不做麵包
法國人為了享受生活什麼法律都能制訂出來。在1920年十月法國頒布了一項勞動法令規定了麵包師傅不得早於凌晨四點開始工作,這讓當時的麵包店根本來不及在早餐前製作出費時的麵包。後來,法國的麵包師傅相中了維也納橢圓形狀的麵包,相較於傳統圓麵包可以更省時、更簡單地揉出麵團,進而改良出長棍形狀的麵包。因為細長的麵包出現加速了麵包烘焙的速度,解決了麵包店來不及在早餐前供應麵包的困難。而法國人也將這樣的細長形麵包稱之為 Baguette 而廣為人知。相較於Baguette堅韌Q彈的口感,維也納麵包則被暱稱為柔軟版的 Baguette。
一年一度的競賽評選巴黎最好吃的Baguette
說了那麼多Baguette的故事,無論長棍麵包究竟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我們可以知道長棍麵包對於法國人的有多麽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現今法國人生活的一項標識。連法國總統馬克宏都說:『長棍麵包是法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種麵包本身歷史悠久,陪伴著法國人共度無數個早點、正餐和晚宴。』甚至支持應該以 Baguette 申請世界遺產。 從1994年開始,巴黎每年都會舉辦 Concours de la meilleure baguette de Paris 競賽,評選出巴黎第一名的 Baguette。奪得冠軍的麵包店可以獲得 4000 歐元的獎金並成為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 (Elysee Palace) 的御用麵包供應商一年。至今已經25屆了 (1994~2018)。
位在蒙馬特的巴黎第一麵包店 Le Grenier à Pain
不知道為什麼,巴黎最好吃的 Baguette 經常出現在第18區的蒙馬特。這間位在蒙馬特 Rue des Abbesses 的 Le Grenier à Pain 麵包店,曾經在 2010 年與 2015 年兩度獲選為巴黎最佳的麵包店,我們從店門口的櫥窗上就可以看到雙層的桂冠圖騰為它做最好的保證。Le Grenier à Pain 一週營業五天,星期二和三是公休日,每天一開門客人便絡繹不絕地來排隊。就連 Abbesse 大街周邊許多的餐廳都直接跟它進麵包呢!
Le Grenier à Pain 店面本身沒有很大,一走進去左手邊的櫥櫃擺滿了他們自製的果醬與餅乾,而右手邊的透明櫥櫃則是擺滿了許多有夾餡料的 Baguette,這是種非常普遍的法式三明治,像是火腿奶油三明治 (Jambon beurre, € 3,20)、起司火腿奶油三明治 (Jambon emmental beurre, € 4,00)、 肌肉時蔬三明治 (Poulet crudités, € 4,00)。除了三明治之外,還有鹹派、Pizza和許多精緻的甜點,每個看起來都好好吃~ 我常常可以一塊麵包、一杯飲料,再配上一個甜點就能當作一頓午餐 😁
往正前方最裡面的櫃檯走去,櫃檯邊擺的就是最傳統的歐式麵包。不像日式的麵包軟嫩又填滿內餡,歐式麵包相對外表酥脆、內部Q彈有嚼勁,多是以麵糰本身為主體再混入穀物、堅果、果乾等配料。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歐式麵包的愛好者,這裡的每個麵包你肯定都會想試上一口 🤭
Baguette 長棍麵包就是放在櫃檯後方的櫥櫃上,可以看到架上的 Baguette 分為好多種類,主要是依照外皮酥脆程度、餡料與烘烤方式分類:
- Baguette Tradition 傳統長棍麵包 (€ 1,15):外皮輕薄酥脆、內部軟嫩咬嚼勁的傳統長棍麵包
- Baguette Paysanne 農民(全麥)長棍麵包 (€ 1,15):和傳統長棍麵包相似,但以全麥麵粉製作而成
- Baguette Céréale 穀物長棍麵包 (€ 1,15):表皮灑上穀物的雜糧長棍變包,充滿穀物香氣與酥脆口感
- Ficelle Tradition (€ 0,70):與Baguette外型相似,但卻不能叫做Baguette。通常比Baguette來得細長,會在灑上起司和白芝麻在表皮上,增添麵包的鹹味和芝麻香。
- Baguette Montmartroise 蒙馬特長棍麵包(€ 1,20):Le Grenier à Pain 特製的麵包。我沒有吃過,不過外型看起來與Ficelle反而較接近,較乾扁細長、外皮烤到深褐色,口感應該比較堅硬酥脆。
我來過好幾次幾乎都是買這款 Baguette Tradition 最傳統的長棍麵包,它的外皮輕薄酥脆,不會厚重堅硬到讓你難以撕咬。內部的麵包本體口感Q彈鬆軟,組織分布均勻,與金黃色的外皮搭配得恰到好處,讓人想一口接著一口吃。
我每次到巴黎都會去試吃幾間冠軍的麵包店,吃過那麼多間還是對這間 Le Grenier à Pain 魂牽夢縈。如果要問我最推薦的巴黎麵包店會是哪間?如果要問我巴黎最好吃的 Baguette 在哪裡?我絕對會推這間在蒙馬特最熱鬧的 Rue des Abbesses 大街上的 Le Grenier à Pain 👍
終於買到思思念念的Baguette啦!
在巴黎,長棍麵包都是這麼包裝的,用包裝紙直接像嬰兒一樣的包裹起來。如果想要裝的更法國、更巴黎,那麼你就要把麵包夾在腋下,就好像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出現的景象一樣。有次我拎著這堆麵包上地鐵,我瞬間覺得整個車廂瀰漫著我的麵包香味,根本就是在逼死路人啊!
值得提醒的是,長棍麵包本上就不是一個適合保存的食物,時間一久都有可能表面受潮軟掉或內部水氣蒸發整個變得乾柴,口感馬上變差。但如果一次沒辦法吃完,真的需要保存,建議以紙袋、紙張或布包起來避免麵包表皮受潮。要食用時再噴灑些許水分,稍微烤一下即可恢復原本的口感。🤭
Le Grenier à Pain分店非常多,可以上官網看光是小巴黎市區內就有五間,整個法國許多大城市也都有分店。他也拓展到海外分店,像是日本、俄羅斯和中東等地區。
店面資訊:
LE GRENIER À PAIN – ABBESSES – PARIS 18E ARR
官方網站:http://legrenierapain.com
營業時間:週四至週一 07:30 ~ 20:00;週二、週三公休
地址:38 Rue de Abbesses, 75018 Paris
電話:+33 (0)1 46 06 41 81
補充:Concours de la meilleure baguette de Paris 歷年得獎名單
- 1994 : René Saint-Ouen, 111 boulevard Haussmann (8e)
- 1995 : Jean-Noël Julien, « Maison Julien », 75 rue Saint-Honoré (1er)
- 1996 : Philippe Gosselin, 123-125 rue Saint-Honoré (1er)
- 1997 : René Saint-Ouen, 111 boulevard Haussmann (8e)
- 1998 : Antonio Teixeira, « Aux Délices du Palais », 60 boulevard Brune (14e)
- 1999 : Stéphane Pouget, 104 rue Bobillot, (13e)
- 2000 : Raoul Maeder, 158 boulevard Berthier (17e)
- 2001 : Pierre Demoncy, « Au 140 », 140 rue de Belleville (20e)
- 2002 : Raoul Maeder, 158 boulevard Berthier (17e)
- 2003 : Laurent Connan, 38 rue des Batignolles (17e)
- 2004 : Pierre Thilloux, « La fournée d’Augustine », 96 rue Raymond-Losserand (14e)
- 2005 : Eric Sanna, 3 rue du Retrait (20e)
- 2006 : Jean-Pierre Cohier, 270 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 (8e)
- 2007 : Arnaud Delmontel, 57 rue Damrémont (18e)
- 2008 : Anis Bouabsa, « Au Duc de la Chapelle », 32-34 rue Tristan-Tzara (18e)
- 2009 : Franck Tobarel, « Le Grenier de Félix », 64 avenue Félix-Faure (15e)
- 2010 : Djibril Bodian, « Le Grenier à pain », 38 rue des Abbesses (18e)
- 2011 : Pascal Barillon, « Au Levain d’Antan », 6 rue des Abbesses (18e)
- 2012 : Sébastien Mauvieux, 159 rue Ordener (18e)
- 2013 : Ridha Khadher, « Au Paradis Gourmand », 156 rue Raymond-Losserand (14e)
- 2014 : Antonio Teixeira, « Aux Délices du Palais », 60 boulevard Brune (14e)
- 2015 : Djibril Bodian, « Le Grenier à pain », 38 rue des Abbesses (18e)
- 2016 : Michael Reydelet et Florian Charles, « La Parisienne », 48 rue Madame (6e)
- 2017 : Sami Bouattour, « Boulangerie Brun » 193 rue de Tolbiac (13e)
- 2018 : Mahmoud M’seddi, « Boulangerie 2M » , 215 boulevard Raspail (14e)